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网站
推荐游览路线:望慈山房→瑞芝唐公祠→唐家湾乡思馆→珠海留学文化馆→翠屏唐公祠→唐家三庙→唐家广达房唐氏祠堂群→学镜堂→唐家古围墙→共乐园
瑞芝唐公祠
步入山房路,映入眼帘的便是瑞芝唐公祠。该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,是民族企业家唐瑞芝的家族祠堂,也是唐家湾镇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岭南建筑风格祠堂,现作为唐家村史馆对外开放,祠内保存有多幅清末岭南绘画大师杨瑞石的壁画作品,这些壁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是唐家湾历史文化的珍贵见证。
唐家湾乡思馆
唐家湾乡思馆位于唐家古镇山房路,以唐家湾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核心,共包含1个综合馆与3个专题展馆,全面展现了唐家湾的历史记忆、古建筑艺术、历史名人和民俗文化。步入其中,可以沉浸式感知唐家古镇的历史与香山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望慈山房
瑞芝唐公祠及乡思馆的对面,便为望慈山房。该建筑建于1929年,原为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为其母亲而建的私人别墅。望慈山房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,正门石门额阳刻 “望慈山房”四字,为唐绍仪亲笔手书,并有望台伸出对峙茔地,清楚地表达着唐氏当初建此楼纪念其母的浓情厚意,乡人称此楼为“望母楼”。如今,望慈山房活化利用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,二楼为唐绍仪生平展,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。
珠海留学文化馆
珠海留学文化馆位于唐家古镇山房路,由一栋三层古旧宅院活化利用而成,为中国首家留学文化主题展览馆,分主题展示了中国留学文化重要发源地、“中国留学生之父”容闳故里—珠海的留学历史、留学文化、留学人物、留学故事等系列内容。
翠屏唐公祠
翠屏唐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,现作为唐家湾茶果传承基地与药线灸传承基地,祠堂内展陈主要向大家介绍唐家湾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唐家三庙
唐家三庙由圣堂庙、文武帝殿、金花庙并列组成。佛道并崇,香火鼎盛,为唐家地区规模最大的“香火丛林”。三庙汇聚了岭南建筑最精华元素——三雕(石雕、木雕、砖雕)、两塑(陶塑、灰塑)、一彩(彩绘)。屋顶有多姿多彩的佛光、舍利、山花、飞龙、鳌鱼等陶塑;屋檐下有精美的樟木浮雕花板;内扉有传神的粉彩国画、古雅的诗词书法、朴素的立体灰批山水壁画。尤其是圣堂庙中庭围墙上的两组大型立体灰塑,堪称岭南清中晚期灰塑作品的杰出代表。据推测,左侧的三幅灰塑描述的是《郭子仪拜寿》,右侧的三幅则是《张松献图》,均出自岭南灰塑名家之手。
唐家广达房唐氏祠堂群
唐家广达房唐氏祠堂群由巨川唐公祠、玉我唐公祠、宪尧唐公祠、菊庄唐公祠、广达唐公祠组成。 菊庄唐公祠建于清代,祠堂现作为唐家湾茶果传承基地,开展“茶果”系列课程的手工培训。 与菊庄唐公祠相邻的广达唐公祠,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于清道光年间重修。据介绍,现唐家湾镇唐姓村民大多是唐广达的后裔。 与广达唐公祠相距不远,硬山顶,灰瓦面,绿树掩映中,一栋岭南建筑风格的小楼自成风景,便是巨川唐公祠。该祠堂建于清末,曾是纪念唐家唐氏第二十世祖唐巨川的祠堂,现已被打造为“百岛书房”,大大的落地窗外蓝天绿树,窗内书香四溢,低头抬眼间便可领略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。 玉我唐公祠初建于清嘉庆年间,于清同治年间迁建于现址,祠堂规模较大,保存尚好,现活化利用为无用手工纺织传习馆,打造成为集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展示、研究与体验式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展览馆。 唐家唐氏广达房祠堂群为典型岭南祠堂建筑,是研究唐家地区唐氏历史及唐绍仪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物建筑。
学镜堂
学镜堂建于民国初年,花厅门楼上原有灰塑“息安”二字,取“起居无时,惟适之安”的意思。中西合璧的风格格外吸引人的目光。1950年曾作为解放万山群岛部队驻地,1953年曾作为珠海县委宣传部办公点。如今,幽静的院落里水声潺潺,点上一杯咖啡,取一本好书,就能在这座宅院里打发一个下午的时光。
唐家古围墙
唐家古围墙始建于清顺治初年,是唐家乡民防盗自卫的重要设施。原围墙长达5000余米,能够绕唐家旧村一周,并设有万安门、龙庆门、迎熏门、启明门和亨衢门等城门。现围墙仅存580余米,已被列入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,并被妥善保护。
共乐园
共乐园曾名“小玲珑山馆”,是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私家花园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,唐绍仪将共乐园赠与唐家村民共同拥有,完成了从私人园林到公园的转变,成为一时佳话。如今,共乐园免费对游人开放,正如唐绍仪的名联“开门便任来宾客,看竹何须问主人”,经历了近百年沧海桑田的共乐园,依旧保持并传达着它的“共乐”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