嗝的解释

嗝 基本解释

● 嗝

gé ㄍㄜˊ

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而发出的声音,或横膈膜拘挛,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:~儿。打~儿。 英语 cackling of fowls to gag, to vomit

德语 aufstoßen, rülpsen

法语 roter

【漢典】

嗝 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◎ 嗝 gé

(1) (形声。从口,鬲( gé )声。本义:禽鸟鸣声)

(2) 同本义 [chirp]

嗝,雉鸣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
嗝,鸡鸣。——《字汇》

(3) 又如:嗝报(鸡鸣报晓)

(4) 气逆作声 [belch]。亦叫“打嗝儿”

【漢典】

嗝 國語辭典

嗝ㄍㄜˊgé 名因噎氣或吃得太飽,胃中氣體從口中逆出所發出的聲音。如:「打嗝」、「打飽嗝」 。

【漢典】

【丑集上】【口】

嗝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0

嗝 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上】【口】

嗝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0

【廣韻】古核切【集韻】各核切,𠀤音隔。【玉篇】雉鳴也。【集韻】與㗆同。

又【新語·資執篇】窮澤之民,據犁嗝報之士,或懷不羈之才。

【漢典】

嗝 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kɤ˧˥ 日语读音 SHAKURI韩语罗马 KYEK

客家话 [梅县腔] gak7 het8 [台湾四县腔] gak7 [客英字典] gak7 [宝安腔] gak7 [客语拼音字汇] gag5 [海陆腔] gak7粤语 gaak3潮州话 gêh4

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麥韻 入聲 隔小韻 古核切 二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見母 錫部 ;王力系统:見母 錫部 ;

吴语 闽语

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

【漢典】

嗝 字源字形

字源演变
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「」 麥盉西周早期集成9451「𩰫」 說文‧鬲部「嗝」「𩰬」 𩰬比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78「𩰬」 𩰬比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78 金文 傳抄古文字

字形对比内地台湾香港

异体字㗆

【漢典】

【加载评论 】

【论坛讨论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