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人吵架怎么让对方破防?6个万能公式

“我会不会情绪失控、闹得一发不可收拾?”

“万一我激怒了对方、TA要揍我怎么办?”

这些顾虑使我们高估潜在风险,产生胆怯心理,用各种各样的设想,阻止自己说想说的话;

但根本上,是因为缺乏经验积累,大脑知识库在这方面一片空白,没有自信能很好地应对。

压力2,想吵,但不能吵。

吵架容易触发人们最深层的想法,很多人并不愿意把这些想法暴露在人前。

这可能涉及多重原因:

完美主义倾向、害怕被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、对自我认知存在不确定性、沟通焦虑和来自社会期望的压力等。

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个体的真实想法被暴露后,感到自尊被伤害,心理结构被破坏,从而陷入痛苦中。

所以,一些人为了保护自尊,在吵架中会自动按下暂停键,想方设法逃离一切会加剧痛苦的场景。

比如一些人跟伴侣吵架时,喜欢说:

“你要这么想,我也没办法。”

“你要这么想,我也没办法。”

图源:pexels

压力3:想吵,但不敢吵。

书籍《如何正确吵架》中提到: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合理恐惧感,驱使人们本能避免争吵。

这种本能的避免,经常会被用来回避潜在威胁和损失。

比如我大学时在一家餐厅兼职,和我同一批的5个新同事,都害怕丢了工作,所以把自己的全部情绪都藏起来,对任何无理的客人都毕恭毕敬。

但这样并没有让我们干得更顺心,因为遭到客人指责时,我们不像老员工那么熟练应对,为了保住工作忍下所有委屈,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丝毫不辩解。

某天主管实在看不下去,教我们如何合理“怼”客人:

“下次再被骂你们就说,您这样只会气到自己,并不能解决问题。”

之后,在面对客人的无理要求时,我不再一味地忍气吞声,而是聚焦于解决问题。最后,我也很顺利地转正了。

当然,有些人并不是不敢吵,只是是因为觉得没必要,不想吵。

但如果你因为吵不赢、没保护好自己而陷入情绪困扰中,就要注意觉察背后的原因。

02

真正会吵架的人

都是怎么吵的?

我将身边擅长吵架的人的模式,总结为两类:

1、感受为重

核心是:无论对方说什么,始终强调自己的感受。

比如:

“你凭什么这么对我?”

“我都这样了你还想怎样?”

“别跟我扯道理,你真的太让我难受了。”

“你刚刚那句话太伤人了,我要求你道歉。”

“你凭什么这么对我?”

“我都这样了你还想怎样?”

“别跟我扯道理,你真的太让我难受了。”

“你刚刚那句话太伤人了,我要求你道歉。”

两位心理学家(luft&Ingham,1955)提出过一个心理认知工具——乔哈里窗

乔哈里窗包括四扇“心理窗户”,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,不妨打开自己的第一扇“窗户”——公开自我。

也就是大家都知道、我们自己也知道的“自我”。

网上一位博主拍摄的“代吵”阿姨,自我介绍:“我很会吵架,跟谁都能吵赢。”

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:阿姨们打开了自己的第一扇“乔哈里窗”:告诉对方“我是怎样一个人”,说出真实想法。

表达感受,就是在表达公开自我。

能在吵架中强调感受的人,更能掌握主导权。

图源:pexels

2、目标为重

核心是: 无论对方说什么,坚决抓住重点和目标。

比如:

“别把话题绕远了”

“你完全没懂我在说什么”

“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意义”

“我没理解,好笑的点在哪里”......

“别把话题绕远了”

“你完全没懂我在说什么”

“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意义”

“我没理解,好笑的点在哪里”......

跟一个对我们有恶意的人交流,坚守自己的目的,识破对方的意图,才能真正有效反击。

通过强调目的,我们可以打开对方的第二扇“乔哈里窗”——盲区自我

也就是大家都知道,对方却装傻充愣的部分。

就像男同事对你讲荤段子,你知道他有下流想法,但没人识破,他会装作只是“开个玩笑”。

而以目标为重后,你会知道无论对方说了什么,“我都要保护好自己”,用逻辑来识破他的意图。

比如,我曾这样怼过一个开黄腔的男同事:

“一大早就带颜色,果然单身太久人就会变态。”

直切TA的企图,撕破TA的伪装,就可以让对方无法装傻,哑口无言。

这种吵架模式虽然不带一个“脏字”,但往往会因为说中痛点,让对方破大防。

03

心理学实用吵架指南

建议收藏

从心理学的角度,我想给你6条吵架建议:

1、哪怕没想到好的吵架话术,也要勇敢表达自己。

很多人执着于把架吵好,但其实敢吵就算赢,不一定非要金句频出、怼得对方哑口无言。

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,不妨记一些通用话术。

包括但不限于:

“凭什么?”

“你想干嘛?”

“你再说一遍?”

“你什么意思?”

“你刚刚说什么?”

“你是在跟我说话吗?”

“凭什么?”

“你想干嘛?”

“你再说一遍?”

“你什么意思?”

“你刚刚说什么?”

“你是在跟我说话吗?”

2、避免陷入自证陷阱。

面对有恶意的人,对方会故意引导我们自证,激发我们的情绪,

如果你掉入了别人设下的“自证陷阱”,就会越描越黑,不仅证明不了自己的清白,还会被对方看笑话。

这时,“目标为重”模式能派上用场,你可以坚守目标,辩证地反驳:

“现在是在说你,不要扯我身上”;

“干嘛突然说我,你心虚吗?”

“别把话题绕远”。

“现在是在说你,不要扯我身上”;

“干嘛突然说我,你心虚吗?”

“别把话题绕远”。

图源:pexels

3、保护好自己。

如果察觉到吵架有恶化成肢体冲突的风险,可以用这些话及时喊停:

“你吓到我了。”

“我现在不想跟你理论”;

“我接个电话,10分钟后我跟你说”;

“你把我气得胃病都犯了,再多说一句赔医疗费”。

“你吓到我了。”

“我现在不想跟你理论”;

“我接个电话,10分钟后我跟你说”;

“你把我气得胃病都犯了,再多说一句赔医疗费”。

4、目标为重模式,可以用“好人原则”收尾。

比如:

“我是为你好才说真话,不领情就算了。”

“我好好跟你讲道理,你听不进去还怪我。”

“我可没有针对你,我是为你好,是你自己要跟我吵。”

“我是为你好才说真话,不领情就算了。”

“我好好跟你讲道理,你听不进去还怪我。”

“我可没有针对你,我是为你好,是你自己要跟我吵。”

图源:pexels

5、感性为重模式,可以用“循环原则”收尾。

有感而发地吵架,双方都容易产生情绪,为了避免情绪失控,同时不落下风,我们可以把吵过的话再吵一遍。

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:用最低程度的脑力,做最淋漓尽致的表达;

同时耗光对方的力气,使TA没劲再吵、主动退场。

6、主动宣告结束。

如果吵架占了上风、达成目的、有人出面调解,这场架再吵下去就没意义了。

这时,我们就需要用见好就收的话术,为今天这场架画上句号,比如:

“今天到此为止,别再有下次”;

“我话就说到这里,你好自为之”;

“不是什么人都配跟我吵”。

“今天到此为止,别再有下次”;

“我话就说到这里,你好自为之”;

“不是什么人都配跟我吵”。

金盛华版本的《社会心理学》书中,明确提出了一个观点:

冲突,是深化互动、双方彼此了解的一条途径。

会吵架,是人生加分项;善于吵架的人,才能善于维护自己的生活。

既做一个当仁不让的强者,也做一个有理有据的智者。

心理爱好者考证/副业推荐

可从事心理行业,可增加额外收入

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

↓戳图,添加老师咨询↓

含1对1指导规划 + 课程体验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